MIM金属喂料三大误区
所属分类:常见问题
点击次数:1401
添加时间:2021-01-11
一、配置喂料的过程中气味的问题
直接原因:POM在密炼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发热二分解、产生刺鼻的甲醛气体。
导致原因1:粉末的形貌不佳,导致摩擦力增大,热量增加而分解。
导致原因2:粉末的颗粒直径太小,比较表面积增加,摩擦面积增大而分解。
导致原应3:密炼温度过高,导致分解。
应对措施:
1、选用振实密度更高的粉末。
2、在不影响其他性能的德情况下选用颗粒较粗的粉末。
3、调整合适的密炼温度。
4、增加POM稳定剂,防止密炼过程中分解。
二、MIM不锈钢产品抛光性能问题
误区:烧结温度越高抛光性能越好
由于MIM烧结属于粉末烧结,内部不可避免内部会存在封闭的孔隙而形成内部残孔区,表面则可形成致密区,外部由于有挥发物沉淀等因素,则形成表层粗糙区。
误区:烧结温度越高抛光性能越好
抛光的目的:抛光表层粗糙区,露出致密区,防止碰到内部残孔区。
烧结温度越高,元素挥发沉淀可能越严重,表面粗糙层越厚,需要抛光的深度增加。
在确保相同的烧结密度的前提下,烧结温度越低越容易抛光。
烧结密度是关键。烧结密度越高,内部的残孔越少,抛光性能越好。
抛光性能的关键因素:1、烧结密度;2、抛光工艺。
三、MIM不锈钢产品表面发蓝问题
问题描述:产品烧出后在体视学显微镜下发蓝。
误区:粉末原料不纯。
应对措施:
1、清洁炉内气氛,采用分压烧结。
2、选择粒径较粗的粉末。
3、调节烧结温度。
直接原因:POM在密炼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发热二分解、产生刺鼻的甲醛气体。
导致原因1:粉末的形貌不佳,导致摩擦力增大,热量增加而分解。
导致原因2:粉末的颗粒直径太小,比较表面积增加,摩擦面积增大而分解。
导致原应3:密炼温度过高,导致分解。
应对措施:
1、选用振实密度更高的粉末。
2、在不影响其他性能的德情况下选用颗粒较粗的粉末。
3、调整合适的密炼温度。
4、增加POM稳定剂,防止密炼过程中分解。
二、MIM不锈钢产品抛光性能问题
误区:烧结温度越高抛光性能越好
由于MIM烧结属于粉末烧结,内部不可避免内部会存在封闭的孔隙而形成内部残孔区,表面则可形成致密区,外部由于有挥发物沉淀等因素,则形成表层粗糙区。
误区:烧结温度越高抛光性能越好
抛光的目的:抛光表层粗糙区,露出致密区,防止碰到内部残孔区。
烧结温度越高,元素挥发沉淀可能越严重,表面粗糙层越厚,需要抛光的深度增加。
在确保相同的烧结密度的前提下,烧结温度越低越容易抛光。
烧结密度是关键。烧结密度越高,内部的残孔越少,抛光性能越好。
抛光性能的关键因素:1、烧结密度;2、抛光工艺。
三、MIM不锈钢产品表面发蓝问题
问题描述:产品烧出后在体视学显微镜下发蓝。
误区:粉末原料不纯。
应对措施:
1、清洁炉内气氛,采用分压烧结。
2、选择粒径较粗的粉末。
3、调节烧结温度。
上一个:MIM注塑成型技术难吗?
下一个:没有了